> 使用教程 > “十年不见此花开”的出处是哪里

“十年不见此花开”的出处是哪里

“十年不见此花开”的出处是哪里

“十年不见此花开”出自明代鲁山泰公的《牡丹》。

“十年不见此花开”全诗

《牡丹》

明代 鲁山泰公

十年不见此花开,宝地芬芳我独来。

坐赏东风诗未就,钟声催上说经台。

《牡丹》鲁山泰公 翻译、赏析和诗意

《牡丹》是明代鲁山泰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不见此花开,

宝地芬芳我独来。

坐赏东风诗未就,

钟声催上说经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鲁山泰公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思考。他说自己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这朵花开放了,但如今他独自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受到了它所散发出的芬芳。他坐下来欣赏着东风的吹拂,准备写下一首诗,但这时钟声催促着他上去念经。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牡丹花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牡丹花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富贵、美丽、高贵的象征,因此作者久未见到牡丹花开放,对它的期待和渴望更加强烈。当他终于来到牡丹花的所在地,感受到花朵的芬芳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诗中的\"坐赏东风诗未就\"表明作者在欣赏牡丹花时,想要写下一首诗来赞美它,但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然而,\"钟声催上说经台\"的插入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一种忧思和无奈的情绪。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作者受到现实生活的限制和压迫,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欢愉,去履行一些责任和义务。

整首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矛盾感受。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又有对现实生活的限制和无奈的思考,体现了鲁山泰公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