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与上贝氏体的区别
贝氏体和马氏体是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它们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并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贝氏体
定义 :贝氏体是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通常在钢的中温等温下转变形成。
形态 :
上贝氏体 :铁素体条粗大,碳过饱和低,呈羽毛状,强度和硬度较低,较脆。
下贝氏体 :铁素体针细小,呈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强度和韧性较好。
结构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可能包含残余奥氏体、珠光体和马氏体。
应用 :贝氏体组织在硬度相同的情况下耐磨性优于马氏体。
马氏体
定义 :马氏体是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提高钢硬度和强度的主要途径。
形态 :
板条状马氏体(低碳马氏体) :铁素体呈板条状,低碳钢中常见,亚结构为位错。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或高碳马氏体) :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亚结构主要为孪晶。
结构 :由铁素体组成,碳含量高于0.0218%,铁素体中的碳原子在体心立方的八面体间隙处分布。
应用 :马氏体在奥氏体转变产物中硬度最高,低碳马氏体具有较高的韧性。
总结
转变温度 :贝氏体转变发生在奥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下,马氏体转变温度区间以上。
形态特征 :贝氏体具有羽毛状、针状、粒状等多种形态,而马氏体主要是板条状或片状。
物理性质 :贝氏体通常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磨性,而马氏体以高硬度和强度为特点。
应用目的 :贝氏体用于需要良好韧性和耐磨性的应用场合,马氏体用于需要高硬度和强度的应用场合